作者:不詳
出版社:不詳
年代:清代 (1645-1911)
紙張:竹紙
刻印方式:木刻
裝幀:線裝
尺寸:長26*寬16*高28(cm).
冊數:30冊
品相:八品
品相描述:無
詳細描述:清精刻本《大學衍義》原裝兩夾板三十冊43卷全,本書為初刻初印,墨色如漆!至為精美!展卷若新。治國之道 民生之理。為皇帝而作,元明清三朝皇族必讀之書,帝王之學,對現今的管理之術多有裨益。此書近初刻初印,更為珍稀之處是多篇序言皆為紅印,楠木老夾板雍容貴氣,彰顯此書不凡氣度,乃當之無愧的珍品!!!
是書有襯紙,沒有水跡,沒有蟲蛀。完整無缺。封皮后裝。
中國南宋哲學家真德秀的政治哲學著作。全套共43卷全套。此書為封建皇帝而作。全書以“帝王為治之序”、“帝王為學之本”、“格物致知之要”、“誠意正心之要”、“修身之要”、“齊家之要”為綱目。“每條之中,首之以圣賢典訓,次之以古今之跡,諸儒之釋經論史有所發明者錄之”。書中對《大學》思想加以發揮,故名。
《大學衍義》認為,大學之道,有體有用,“本之一身者,體也,達之天下者,用也”。無論為治之序,還是為學之本,莫不自身心開始,故以格物、致知、誠意、正心、修身為體,以齊家、治國、平天下為用。而以明道術、辨人材、審治體、察民情為格物致知之要。
書中反映了南宋后期農民“無田可耕”,“數米而炊,并日而食”以及統治者“妄興徭役”、“橫加賦斂”的社會現實,提出富貴不可恃、驕侈不可肆的勸告,要統治者涵養省察,“存天理”、“遏人欲”,減輕一些對人民的剝削,以維持封建社會的統治。
真德秀,號西山,浦城人,22歲中進士,官至戶部尚書,南宋著名理學家,是朱子學術思想最典型的秉承者,為理學取得正宗地位起到巨大作用,所編撰的《大學衍義》為元、明、清三朝皇族學士必讀之書,被康熙皇帝稱為“力明正學”,其治國之道、民生之理和廉政文化很為后世所推崇。
吳仲,字夢蘭,號羞翁,江都(今揚州)人。光緒末年(1908)曾與揚州太守沈錫晉之子、南社重要成員沈宗畸于北京創辦“著涒吟社”,并任該社社刊《國學萃編》總理。揚州文富堂、惜馀春為其代銷點。在任期間,吳仲仿效張維屏《國朝詩人征略》體例,撰著《續詩人征略》,連載于《國學萃編》。這是最早記述臧穀生平及冶春后社的文字。吳仲也是冶春后社成員,這為我們研究冶春后社提供了新的資料。
買家 | 所出價格 | 出價時間 | 狀態 |
---|---|---|---|
賣家保留價 | 18830 (元) | 2019-11-24 11:59:59 | 領先(保留價) |
駢體文 | 18820 (元) | 2019-11-21 21:53:01 | 出局 |